1、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2、字东野。
【资料图】
3、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4、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5、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6、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7、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
8、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
9、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10、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
11、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
12、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13、60岁时,因母死去官。
14、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
15、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16、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17、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
18、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
19、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
20、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
21、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22、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
23、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24、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
25、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
26、《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
27、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28、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
29、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30、游子吟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3、【注解】: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34、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35、【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36、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37、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38、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39、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40、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41、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42、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43、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44、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45、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
46、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
47、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
48、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49、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50、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51、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
52、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53、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
54、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
55、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
56、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
57、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58、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59、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1、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
62、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
63、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64、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65、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66、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67、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
68、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69、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70、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
71、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
72、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无可否认的。
73、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74、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75、好奇尚险的诗风在韩愈手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蔚为风气。
76、故事:小孟郊巧对挫钦差唐朝时候,武康县出了个才子叫孟郊。
77、这个孟郊出身微贱,但读书用功,方才出众。
78、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
79、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
80、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
81、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82、”小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尽有神仙。
83、”“唷!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
84、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
85、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个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
86、”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
87、“请吧。
88、”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
89、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
90、”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又阴阳怪气地说:“小小猫儿寻食吃”小孟郊看着象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91、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
92、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子呢,只好做贼心虚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