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来到城市的独生子女,困在农村父母的养老里

发布时间:2023-07-09 18:39:47 来源:凤凰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于瓅 李沐子


(资料图)

在黑龙江双鸭山市,1989年出生的刘双(化名)和丈夫在市里安家。作为家里的独女,刘双每周会带着儿子,开车近半小时,回到几十公里外的农村老家,看望年近花甲的双亲,帮着干点农活。今年2月,刘双和丈夫迎来了期待许久的二宝,日子似乎越来越有奔头。

然而,二宝出生不到百日,父母先后生病住院,负债随之而来。一老一小沉重的看护责任,让刘双第一次感受到独生子女面临的现实困境——如何在兼顾小家的同时,赡养农村父母?“4+2+2”的家庭结构,在刘双看来,经不起一场病。

根据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而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眼下,80、90后独生子女,正集体迎接父辈的退休潮,面临“养老问题”的正面冲击。而对于已走出农村、定居城市的独生子女们而言,空间距离、观念差异、经济负担,更是横亘在眼前的难题。这个养老困局,该怎么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陷入迷茫的小家庭

6月初,家住辽宁的陈贝(化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烦恼。作为独生子女,27岁的她要开始面临父母的养老问题。

陈贝的父母生活在偏远农村,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她的父亲常年饱受风湿困扰,母亲在前年动了脑部手术,两人均无法继续耕种,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没有收入的困境。

而陈贝男友的父母在城镇生活,身体健康且都仍在工作岗位上。即便他们退休,每个月都会有退休金,生病也有医保能报销,甚至时不时能为男友提供经济支持。相较于男友,陈贝的父母常年服药,每年生活费大约需要2万元以上。无法下地劳作,对她的农村父母而言,就是失业,且无法再就业。陈贝在帖子中说:“真的很崩溃,现在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刘双年长陈贝几岁,在今年,她开始最直接感受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之痛,“现在就完全处于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自己俩还吃不饱的状况。”

因为大儿子需要照顾,刘双于两年前成为全职妈妈,老公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收入。2023年,新生命为这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但让刘双没想到的是,生活的苦难却接连而来。 老二还没满百日,刘双的父母相继病倒,来自孩子和父母的双重经济压力,冲击着这个小家。

先倒下的是刘双的父亲,“老二才出生十天不到,父亲就因血栓进了医院。”因还未出月子,刘双只能让丈夫替她照顾住院的父亲,婆婆则在家照顾她和孩子。

在刘双老家村里,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大多数村里的老人一样,刘双的父母每年只交最基础的医疗保险费,也没有养老金。因为怕在医院花钱,父亲每天念叨着要出院。最终,父亲住院治疗总费用在三万元左右,“对我爸妈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出院后,刘双父亲生活上虽然可以自理,但无法正常走路,行动不便,彻底失去劳动能力。

“无法务农,对在田里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来说,是‘致命’的,也是迷茫的。”但彼时母亲还可以照顾父亲,刘双认为父母继续在老家村里生活应该不成问题。然而,祸不单行,刘双的母亲在外孙三个月的时候,因血管瘤住进了医院,“我妈妈生病以后,家里就真的完全没有可以出力的人了。”

父母生病需要照顾,也无法再回到老家村里独自生活,加上医药费,让这个原先就没有存款的家庭,雪上加霜。“我妈妈这次住院,目前已经花了十几万了,包括护工、急诊、重症监护室、开颅手术以及日常开支,其实都很费钱。” 刘双说。

因为小儿子还小,大儿子也需要人照顾,父母生病同样离不开人,刘双老公只能停止收入还不错的兼职工作,从上海赶回老家。

“庆幸的是我母亲有7个亲姐妹,不但出钱还帮着我老公一起照顾我母亲。”母亲的医药费,全靠着亲姐妹支持。刘双计划等母亲出院后,将老家唯一值钱的十几头牛卖掉以填补空缺,“我二姨他们说不着急还,可以等价格上去了再卖,但牛放在家里也没人养了。”

对于刘双而言,养老院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她考虑等母亲出院后,在双鸭山市为两个老人买一套小房子,每个月给他们生活费,“我们东北冬天零下30多度,冬天老家村里要烧炕,他们两个已经没法负担这种劳动活儿了,而且在村里,我们也不放心。”

最近,刘双的丈夫计划再次前往上海,继续经营他的餐饮摊兼职,“先努力攒点钱,慢慢把钱还了。”

首当其冲的经济压力

现实中,农村独生子女给父母养老到底有多难?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苏保忠指出,长期以来,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方式相对单一,农村社会养老金水平较低。“加上‘代际水平倾斜’的影响,独生子女对父母的反哺意识不强,因此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经济供给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苏保忠看来,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具有挑战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则坦言,自己同样出生于农村,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护。

在何文炯看来,造成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问题。“部分农村老年人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一定的积蓄,而现在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偏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病很可能会增加。”

此外,部分老年人失能后需要照护,却又面临子女较少、家庭照护能力较弱的情况。因当前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不健全,且购买社会化照护服务的能力不足,“让农村独生子女及其父母面临更艰难的养老困境。”何文炯说。

2022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刊发了《2022年全国社会保障工作述评》,其中,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数达到1.63亿人,月人均养老金189元,是2012年2.3倍;在缴费水平上,2022年提高到了644元,是2012年的3.5倍。

有论文指出,养老金对于大多数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只能够起到生活补贴的作用,并不能起到生活保障的作用。另外,农民对新农保的安全性及回报率存疑,不愿意参保,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疗卫生服务仍需加强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由于发展速度快、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以及养老保障能力提升相对缓慢等原因,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作为农村独生子女群体中的一个小缩影,刘双家暴露出来的父母养老问题,绝非个例。

刘双的表妹杨乐(化名)也是独生子女,目前独自在杭州打拼。她向记者坦言,这次大姨和大姨夫生病,也给她敲响了警钟,“村里没有医院,我大姨到了双鸭山也找不到能治病的医生,最后只能选择转道去大城市治疗。”杨乐担忧的是,自己在杭州,父母在老家,2057公里的距离,若发生紧急情况,她无法想象该怎么办。

“农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条件,明显比城镇要差一些。”何文炯指出。现实中,有村中的小型诊所里面只有一名乡村医生,缺乏专业性人才,医疗设备不足,只能供村民平时买药。而乡镇医院都是二级甲等医院,难以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保健资源匮乏,使得老年慢性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有相关论文提出建议,需要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全面的医疗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不同层级的医疗诊所、康复治疗场所,以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对现有的乡村诊所的诊疗环境和设施进行改造,满足村民的就近就医的需求,“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关注并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便利,切实解决他们看病的不便。”

2023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如何补足农村医疗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大水村乡村医生杨进军建议,需要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配套设施,加紧配齐基本的检查设备和检验仪器,储备足量的常规药品、慢性药品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应治尽治”。

除了医疗保障,苏保忠指出,相对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然而,目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和设备配备不足,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的资源更少。

何文炯建议,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养老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包括稳步提高老年农民的基础养老金给付标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加快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覆盖全民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邻里互助、政府支持的各类养老服务;在养老金制度、照护保障制度等养老保障项目中,实行对独生子女父母优惠的政策。

此外,苏保忠补充称,可以进一步加强农村家庭支持网络,“除了强化农村独生子女的养老责任外,还应该通过邻里亲友互助、鼓励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养老支持。”

发稿前,潮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到刘双。目前刘双母亲已出院,在郊区置换的一套小房子里居住,“保险报了4万多,现在离得稍微近些,也能尽量照顾到父母。”

如今,刘双夫妻正努力生活工作,照顾好两个儿子,兼顾好父母,再努力工作赚钱偿还债务,“生活虽然有冲击,但还要继续。”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